2025高校五维分析——青岛大学



这是我创作的第66篇院校分析,都在“晶晶咚咚的小花园”里,点个关注,阅读更多文章!


今日院校——青岛大学,主要内容有:

  1. 青岛市的区位、重点产业、饮食特色、气候特点、当前房价
  2. 青岛大学的历史沿革、院校介绍、科研平台、住宿条件
  3. 专业特色、转专业政策
  4. 升学情况
  5. 就业情况
  6. 2024年黑龙江省招生录取数据

城市——青岛

通舟楫之便,收渔盐之利,兴商工之业,青岛,历史上曾是中国北方航海和对外贸易中心。这是一个很不“山东”的城市。

“山东济南,中国青岛”,这八个字更能形象说明青岛在自身的定位,这是一个以面向全国,以全球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城市为追求的城市。

世界“帆船之都”——青岛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依山傍海,山、海、城景色浑然一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辉映,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素有“东方瑞士”的美誉,是久负盛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疗养避暑胜地,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

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万亿GDP城市,从前,青岛的对标目标是大连,现在,是深圳。当然,差距还很大。

虽然距离深圳差距比较大,但距离传统的北方第二城天津已越来越近,未来青岛跻身北方第二城应该没有太大悬念。

青岛是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信息产业相对突出,在制造业则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为主

20世纪80年代,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以海尔、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为代表的青岛“五朵金花”声名鹊起。截至2022年,青岛已有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00个,中国驰名商标123件,中华老字号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拥有了“品牌之都”的美誉。

中国青岛还是中国高铁的“半壁江山”,在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中,青岛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之一,是中国最大的高速列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青岛人豪爽直率,热情好客,爱吃海鲜,青岛美食也是海味儿十足。

青岛的气候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

青岛当前房价

平均单价接近20000元/平米,南区最贵,要七八万。

院校——明德、博学、守正、出奇

学校办学的起点应上溯到合并前各校不同的历史源头。其中,青岛医学院的办学历史起点最早,源于1909年成立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变更为青岛医学院)。是青岛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曾被当时的《协和报》誉为“蒸蒸日上之青岛大学”

图:《蒸蒸日上之青岛大学》《协和报》1913年第4卷第3期


950年举办的青岛纺织技术训练班(后变更为山东纺织工学院),1951年组建的青岛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后变更为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和1985年建立的原青岛大学。

1993年,青岛大学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等合并组建而成。 1994年,青岛大学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学校入选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百十余年来,从这里走出了40余万优秀校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入围软科(ARWU)、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亚洲大学世界四大主流排行榜,连续六年位列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

学校发挥医学学科、师范学科独特优势和品牌优势,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助力青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

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师范学院、局校共建青岛大学教育集团,打造11所附属中小学,助力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企业家学院、青岛律师学院、青岛社会工作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打造特色智库服务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3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7749篇,SSCI收录论文1426篇、CSSCI论文1463篇;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1项;获授权专利2275项。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生30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教职工37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全职国家级人才80余人次,省部级人才25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44人,博士率73%。

学校现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家附属医院。

浮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宁夏路308号,以综合型为主,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为主。

金家岭校区位于青岛市松岭路93号,主要学科有经济、金融、管理等,围绕国家级金融财富中心打造商经特色,培养本科生为主。

松山校区位于青岛市登州路38号,以医学教育为主,培养研究生、博士生为主。

住宿条件

多为6人间,也有8人间,有独立卫浴,无空调,多为上下铺(少数上床下桌),每人有柜子和书桌。

专业——中大全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以看出,青岛大学上榜学科很多,分布在各个学科领域,专业覆盖率很高,但评级都不高,所以我概括为“中大全”。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

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14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24个学科入选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7个学科入选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28个学科入选U.S.News2024-2025年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

介绍几个在我黑龙江省招生的特色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纳英才班)隶属于电子信息学院,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率先、山东省省属高校中首个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学院由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之父、董事长,中芯国际创始人、首任董事长兼CEO专家张汝京博士任终身名誉院长(兼特聘教授)。携手芯恩共建了山东省唯一一条价值数十亿的8寸芯片实训用基地。毕业生可以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本专业升学率和就业率连年处于学校和省内同专业前列,升学学校主要为清华、北大、复旦中科院等,就业去向为国企、外企和三资企业。

临床医学专业,拥有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生物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实力不错。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拥有智能制造技术二级硕士学位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在2021年和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本校化学工程学科位列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01-150位,2022年深造率达到60.3%,其中70%进入中科院和双一流高校学习深造。

纺织工程专业青岛大学是山东省纺织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拥有山东省唯一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研率55%以上,就业率98%以上。

法学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学专业学位授予权。诉讼学为山东省第一个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设三个方向,即刑诉法学、民诉法学、证据法学。其中刑诉法学、证据法学在国内具有优势地位。

金融学专业拥有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下设金融学研究方向,拥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保险硕士专业学位。在系统理论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经济金融系统复杂性和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两个博士授权方向。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共建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

转专业政策

2023-2024学年共有52名学生转专业,其中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班)、金融学、轻化工程等专业转出学生数位列全校各专业前列。

机器人工程、法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自动化等专业转入学生数量位列全校各专业前列。

升学

2023届保研率6.06%

青岛大学近几年并未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官网披露学校考研率为25%左右,其中每年考取到“211”、“985”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比例为45%以上。

就业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60%多留青就业,每年考取国家、省、市公务员150名以上;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著名外资企业就业人数20%以上(官网表述)。

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9.48%

2024年黑龙江省招生计划——物理组

2024年黑龙江省招生计划——历史组

2025高校五维分析——青岛大学

2024年黑龙江省录取分数及位次

{完}文中素材多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